投資組合想要收益最大化?看懂夏普比率事半功倍
對于投資者來講,最關(guān)心的,歸根結(jié)底就是兩個字:收益。
但是,投資嘛,總是風險和收益共存。
我們先假定一個場景:目前市面上有兩個投資組合,組合A可能虧損5%來獲取7%的收益,而組合B有可能虧損8%來獲取14%的收益。
作為投資者,你該如何選擇呢?如果你是一名保守型投資者,我猜你會傾向于選擇組合A,但是,如果你是一名理性投資者,組合B的收益/風險比,無疑是比組合A更高的。因為組合B可以通過多承擔3%的風險,而獲取另外的7%的利潤。
這就說明,作為一名理性投資者,不能僅僅注重風險因素,因為如果忽略了高收益,往往會錯過市場中的最優(yōu)投資組合。
因此,我們既要考慮風險,更該考慮收益。這時,我們很有必要引入一個重要的概念:夏普比率。
夏普比率的概念
夏普比率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威廉夏普于 1966 年最早提出,目前已成為國際上用以衡量基金績效表現(xiàn)的最為常用的一個標準化指標。
威廉·夏普理論的核心思想是:理性的投資者將選擇并持有有效的投資組合,即那些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下使期望回報最大化的投資組合,或那些在給定期望回報率的水平上使風險最小化的投資組合。解釋起來非常簡單,他認為投資者在建立有風險的投資組合時,至少應該要求投資回報達到無風險投資的回報,或者更多。
夏普比率 =(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 - 無風險利率)/ 投資組合標準差
夏普比率代表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,可以拿到幾分報酬;若為正值,代表基金報酬率高過波動風險;若為負值,代表基金操作風險大過于報酬率。這樣一來,每個投資組合都可以計算夏普比率,即投資回報與多冒風險的比例,這個比例越高,投資組合越佳。
夏普比率的解釋
假如定期存款或國債(無風險收益率)的回報是3%,而您的投資組合預期回報是15%,您的投資組合的標準偏差是6%,那么用15%-3%,可以得出12%(代表您超出無風險投資的回報),再用12%÷6%=2,代表投資者風險每增長1%,換來的是2%的多余收益。
夏普比率告訴我們,投資時也要比較風險,盡可能用科學的方法以相對小風險來換相對大回報。
所以,成熟的投資者會盡量避免冒那種不值得的風險??梢娤钠毡嚷适且粋€綜合考慮了風險和收益兩個因素的指標,判斷的就是投資者冒一個風險來獲取一定的收益到底值不值得。由于夏普比率沒有一個固定的值說“超過某個值就值得投資”,因此我們就需要對比不同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哪個更高,更高就意味著我承擔1單位風險時獲取的收益更高。
另外,在構(gòu)建一個投資組合的時候,我們需要考慮,增加一項新的資產(chǎn)能否提高組合的夏普比率?如果能,那么這項投資給組合帶來的收益的提高比它帶來的不穩(wěn)定性的提高要大。
綜上,我們似乎已經(jīng)找到了一個標準,一個“評價投資組合是否更好”的標準。那么,是否可以通過夏普比率這個評價標準,來構(gòu)建一個最優(yōu)配比的投資組合呢?答案肯定是可以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我們在做數(shù)據(jù)分析和模型的時候,一定要考慮國內(nèi)外市場的差異,因為很多所謂的最優(yōu)資產(chǎn)配置,比如標普家庭理財配置圖,其實是結(jié)合了美國市場的特征的。
夏普比率的計算舉例
(以滬深300為例)
首先用滬深300在2015年的交易數(shù)據(jù),并計算月度收益率。
其次,根據(jù)夏普比率的公式計算出滬深300夏普比率為-0.17。
根據(jù)上述計算的結(jié)果可以得到兩個結(jié)論用于實際應用:
a、當夏普比率<0時,不如投資于無風險國債,取得國債收益,也就是說,當基金的夏普比率小于0時,基金業(yè)績不如國債;
b、選擇一款股票基金投資時,必須找到一個參照物,很多基金習慣以滬深300為參照物,那么即可比較該股票型基金與滬深300的夏普比率,夏普比率大表明超額回報率越高,也就是常常說的跑贏滬深300。
夏普比率注意事項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使用夏普比率時,有幾點需要注意:
1、使用標準差作為風險指標,過于簡單,很多人認為不很合適;
2、夏普比率沒有基準點,因此其大小本身沒有意義,只有在與其他組合的比較中才有價值;夏普比率是線性的,但事實上風險與收益之間的變換并不是線性的。因此,夏普指數(shù)在對標準差較大的基金的績效衡量上存在偏誤;
3、夏普比率未考慮組合之間的相關(guān)性,因此純粹依據(jù)夏普值的大小構(gòu)建組合存在很大問題;
4、夏普比率與其他很多指標一樣,衡量的是基金的歷史表現(xiàn),因此并不能簡單地依據(jù)基金的歷史表現(xiàn)進行未來操作;
5、計算上,夏普指數(shù)同樣存在一個穩(wěn)定性問題:夏普指數(shù)的計算結(jié)果與時間跨度和收益計算的時間間隔的選取有關(guān)。
相關(guān)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