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與石中相遇,強國青年科學家播下“科學與夢想”種子
“人工智能快速發(fā)展,AI與人類的關系到底是什么,AI會不會取代人類?這些問題需要你們這一代來解決?!?月17日,2023“強國青年科學家”、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陳默涵來到佛山石門中學,圍繞“物理建模、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領域”作主題分享并與學生深入交流,在南海學子心中播下一顆顆關于“科學與夢想”的種子。
【資料圖】
在8月16日的2023“強國青年科學家”尋訪活動頒獎分享會上,南海也組織了許多學子現(xiàn)場觀摩學習。接下來,南海全區(qū)各中學也將開展“強國青年科學家”討論分享會,激發(fā)學生的科學夢想,弘揚科學家精神。
8月17日,2023“強國青年科學家”入校演講活動在佛山石門中學舉行,陳默涵圍繞“物理建模、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領域”作主題分享。 陳雪婷 攝
北大與石中夢幻聯(lián)動
強國青年科學家與高中生面對面
臺上,“物理建模、計算機與人工智能”的歷史與未來,隨著一幕幕幻燈片連接起來;臺下,石門中學2026屆高一學生認真聆聽,懷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沉浸在科技知識的世界中。
“大自然很神奇,你看到的每一個現(xiàn)象背后可能都蘊含著很有意思的科學問題。”講座伊始,陳默涵通過北大西門雨后常見的彩虹來吸引學生興趣。隨后,圍繞“物理建模、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交叉新領域”主題,陳默涵結合生動的案例介紹了超級計算機的發(fā)展,人工智能的歷史以及人工智能交叉新領域等方面知識,為學生呈現(xiàn)了生活與科學的密切聯(lián)系、科學研究的魅力。
“你們可以充分發(fā)揮想象力,去想象科技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樣深刻的變革。希望你們保持學習,不斷探索,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。”陳默涵也分享了個人求學經(jīng)歷,并介紹北京大學的學科發(fā)展以及辦學宗旨理念等,鼓勵、歡迎學生來北大開展下一段學習歷程。
2023“強國青年科學家”、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陳默涵。陳雪婷 攝
“這堂課不僅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科學的大門,也讓在場師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識的浩瀚以及北大師生的魅力。”石門中學老師文芳表示,希望學生能以本次講座作為契機,學習和發(fā)揚科學家們的精神,奮發(fā)學習,不負青春韶華,一起為科學事業(yè)發(fā)展貢獻青春力量。
“講座讓我對超級計算機、人工智能、科學交叉新領域等有更多了解,并且科學的發(fā)展需要各個領域之間的融合、交流。”高一學生梁妙琦表示平時對數(shù)學比較感興趣,希望未來能考上北京大學的數(shù)學科學學院。同時,她也表示未來能多跟科學家交流,了解國家最需要什么,年輕一代該學什么。
南海學子關注科技
視角不止于象牙塔
事實上,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學生與老師的學術探討,也是前沿科技消費者與研究者之間的供需交流。主題分享結束后,石中學子踴躍求教,涵蓋科學原理、科技倫理等學術問題,同時也結合個人生活體驗提出技術實際應用問題。
“為什么AI具有不可解釋性”
“AI跟人類的關系到底是什么,AI到底會不會取代人類”
“可控核聚變有什么研究難點,這一技術大概多長時間才能變得經(jīng)濟好用,成為一種走進千家萬戶的能源?”
不僅關注到技術的原理和倫理問題,學生也著眼于生活困惑提出應用性問題,“瀏覽器驗證碼越變越復雜,原理是什么,有什么意義?”
“能否有方法讓計算機解決幾何問題的效率更高?”
“企業(yè)需求和科學家研究不匹配這一現(xiàn)象仍舊存在,這一問題要如何解決?”
對此,陳默涵回答,“注重科學家和企業(yè)家強強聯(lián)合,是這次我來南海印象最深刻的體會之一?!彼岬剑茖W技術要轉變成產(chǎn)品再到落地需要考慮很多商業(yè)的因素,而南海具有很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的土壤。
主題分享結束后,石中學子踴躍提問求教。陳雪婷 攝
主題分享結束后,石中學子踴躍提問求教。陳雪婷 攝
其他的提問,陳默涵一一耐心解答?!笆T中學學生太厲害了,比我預期中要強很多。知識面豐富,提問也十分深刻?!标惸硎荆谂c學生交流過程中,自己也能更了解年輕一代的想法與新的學習方式,這也有助于自己增加授課經(jīng)驗。
學生關于科學家如何在青少年群體中科普科學理論的提問也引發(fā)了他的思考。陳默涵認為應該從政策方面給科學家、科研工作者更多支持和認可,鼓勵他們做更多科普工作,包括講座、出書等,通過這些方式讓更多青少年熟知、學習科學知識,激發(fā)他們的科學夢想。
南方+記者 陳雪婷
【作者】 陳雪婷
【來源】 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+客戶端
關鍵詞:
相關新聞